我叫胡双,年5月,我们一家搬到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福小镇五福社区,我做梦都想不到,自己有一天能摇身一变成为“城里人”,过上幸福新生活。
我老家在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刮风组,穷乡僻壤的,很多年轻人迫于生计都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务工。我和丈夫因为孩子小,只能在家“混日子”,我居家带娃、干点农活,丈夫就在周边打零工,一年累到头也只够填饱肚子。 五福小镇是安龙县规划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,新市民服务中心、社区卫生室、学校、超市等公共配套设施应有尽有,娃娃读书、老人看病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,很方便。
胡双(左三)同群众交流。
搬到新家园,圆了我一直想拥有一份事业的梦。 搬到新家园不久,年8月30日,五福社区妇联成立,在组织和姐妹们的推选下,我当选主席,为了让我尽快适应工作,安龙县妇联还安排我到贵阳参加培训学习。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,我总是尽心尽力,有时候一天要接10多个电话,都是一些东家长西家短、鸡毛蒜皮的小事,但我都会认真对待。
胡双(左一)走访群众。
年11月,我当上五福社区人口主任,主要工作是管理社区人口、新市民妇女素质提升及创业就业培训等。 作为社区常务干部之一,我更忙了,很多时候早出晚归。我觉得,远亲不如近邻,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搬来,从陌生到熟悉,需要的就是团结,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,特别是在参与社区家庭矛盾纠纷调处中,和搬迁的姐妹拉家常、谈发展,给她们介绍工作等,以此帮助她们适应新生活。
胡双走访群众
刚搬来社区的张思盐因为找不到工作,心里滋生了搬回老家的念头。我得知后,立即找到她,和她掏心窝地说心里话,说国家政策那么好,帮助我们搬离大山,让我们免费住进新房,要懂得感恩等,在做通她的思想后,我介绍她到离社区不远的扶贫车间上班,一个月平均工资元。 五福社区周边有食用菌、中药材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,到目前,除了张思盐,我联系推荐上岗就业的搬迁妇女超人。 家里人说我把家当成了“旅社”,但因为我的坚持和工作得到乡亲们的好评,家里人开始理解并支持我,我老公还成了社区的信息员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将不断学习,带领社区的父老乡亲,一起奋斗,让生活过得更好更幸福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